平替生活:省钱与环保的新生活方式
“不是××买不起,而是××更具性价比。”类似的“平替宣言”走红网络。省钱,是当中的第一要义。然而,平替的关键不在于追求廉价,而恰恰在于无法统一度量衡的“性价比”。
(图/《二十不惑》)
平替是一种价值观
从消费到工作、婚育、爱好、人生选择,越来越多人以自己的方式践行“平替生活”——也许是为了某个具体目标、某些生活态度,抑或某个所笃信的理念。用某种“平”,替代某种不必要的“贵”。
“过日子过的是里子,不是面子。”妈妈常说的话被晶莹奉为至理名言。作为品牌策划,她认为许多消费需求是被创造出来的。父母在广州打工的经历也让她有所感悟——钱不仅是赚出来的,更是省出来的。
2018 年 3月3 日,福建泉州。37 岁的王雪卿离开都市,在闽南地区的山林深处,过着田园诗般的“童话生活”。(图/吕明 中新社)
为还房贷,我选择花最少的钱生活
不买“三金”、不请司仪和摄像师、不在酒店办仪式,晶莹夫妻俩的新婚生活由一场“平替婚礼”开启。首饰和敬酒服是租的,婚纱则是向两周前一位刚结婚的朋友免费借的。一切从简只为了一个目标——买婚房。
后浪研究所发布的《2023年轻人理想婚礼报告》显示,近八成受访的年轻人希望“只领证不办席”,觉得办婚礼既麻烦,又费钱。
哪怕要办,也绝不多花一分冤枉钱。砍掉“四大金刚”(司仪、化妆师、摄影师与摄像师),办起“三无”婚礼(无接亲、无车队、无司仪),用旅行替代婚宴,在闲鱼、1688淘婚庆用品。
山东日照的一对新人用电动三轮车做婚车,在老家举办一场节约又浪漫的婚礼。这场婚礼,他们不下饭店,不用汽车,省下了近万元。(图 /IC photo)
消费标准降了,生活水平没降
时至今日,一套房究竟还值不值得以“平替生活”去交换,人们有不同答案。和母亲一起在成都生活的李丽开玩笑说,自己幸运的地方在于未婚未育,没有房贷和养娃的压力。
由于身体原因,李丽离开原本收入可观的岗位,换成现在这份月收入只有3500元的工作。“年轻时想奋斗,现在只想躺平,收入低一点也无所谓,这也算一种平替生活吧。”李丽说。
在《凡人歌》中,章若楠饰演的李晓悦为了有更多的休息时间,拒绝了升职加薪的机会。(图/《凡人歌》)
节俭,不光只为省钱
与许多人为了省钱选择平替生活不同,环保博主“壹个袋子”(下文称“袋子”)的目标是追求一种可持续的生活。2020年,践行“无痕生活”三年的袋子创立了同名豆瓣小组,在社交网络上介绍、分享自己在加拿大留学时接触到的环保生活方式,目前组里已有4万多名成员。
“可持续”“环保”和“平替”都可能成为消费主义的伪装,这就像在一句句“只要一杯奶茶钱”的广告语里,又有多少人买了一堆无用的平替品,才突然想起“不买立省百分百”的朴素道理。
袋子自制的康普茶和红豆冰棍。(图/@一个袋子)
平替生活的终极目标
平替生活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省钱,为了安全感,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全人类?也许平替的终极目标,正是为了有朝一日不再平替,让平替不再只是一种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