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网购陷阱频发,子女如何守护父母钱袋子

编辑:热浪捕捉器 2025-05-05 10:13

老年人网购陷阱频发,子女如何守护父母钱袋子

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父母的“购物欲”已成了他们的一大烦恼,尤其是父母接触到网购之后。相较年轻人,老人们似乎更难抵御网络低价的诱惑,各种已被年轻人“屏蔽”的网购套路,却仍在老年群体间频繁上演。

老父亲掉进“零元购”陷阱

“谁知道看个网络小说,也能有这么多坑。”赵先生最近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包裹,里面都是一些自己从未买过的东西。一通询问才“破了案”:原来这些包裹都是老父亲下的单。

赵先生表示,老人误以为是免费领商品,再加上商家“先用后付”的销售方式,这些包裹就这样被“源源不断”地送到家里了。“直到收到包裹,被扣了费用,父亲才知道‘领’这些东西是要花钱的。”

婆婆沉迷直播间购物

薛女士的苦恼来自沉迷于网购的婆婆。“婆婆频频给我送东西,都是在直播间买的,但也都是她用不到、我也不会用的东西。”薛女士说,由于老人看得多是单一类型商品的直播,因此家里囤的都是同类商品。

“在最贵一两百块钱一件的首饰直播间,她一个月就花了3万多。”东西买多了,老人就会把其中一部分送人。之所以没选择退货,一是因为不会操作,另一个原因是她根本不知道这些东西还能退。

保健品“会销”线上变种

徐小姐发现妈妈每天在20多个微信群里“打卡”。这些所谓的“学习课程”,就是在固定的时间段看直播或者在某公众号里看视频。最终都是在推荐所谓的“保健品”。

“简直就是前几年保健品‘会销’的线上变种。”这些所谓的“私域直播间”内,毫无例外地都会有一些“养生专家”制造健康焦虑情绪,夸大其词地推销各类保健产品。

如何帮助老年人捂住“钱袋子”

中国消费者协会在2024年第一季度投诉热点分析中提及,首个热点问题就是老年群体频陷网络消费“陷阱”。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音江建议:

  • 相关经营者要诚信守法经营
  • 推进适老化消费场景
  • 从立法、监管和教育引导等方面向老年人予以倾斜保护

中消协则建议相关部门针对利用网络侵害老年消费者权益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整治。街道和社区可组织开展针对老年人群体的网络素养培训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管理员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西藏定日县地震126人遇难 贾玲以妈妈名义捐赠

西藏定日县地震126人遇难 贾玲以妈妈名义捐赠

西藏定日县地震伤亡及救援情况 记者7日从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1·7″地震救援后方指挥工 […]

[详情]

网站备案:滇ICP备2023003446号-10Copyright @ 紫钦星链, ALL Rights Reserved.